中国燃烧器网【燃友会@Chinaburner.com】中国燃烧机行业技术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4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相关] 低氮燃烧技术案例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他的品牌

累计签到:342 天
连续签到:1 天

2252

主题

2689

帖子

3766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76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10: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低氮燃烧技术案例研究
作者:广东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寿利萍、梁国荣、陆祖安、王治安、梁泽锋

摘要:本文从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出发,简述了浓淡燃烧、水冷低氮燃烧、全预混燃烧、分级燃烧这四种常见低氮燃烧方式,重点介绍了空气分级燃烧案例。对该案例的研究表明,其独特的结构设计,有效控制 CO 含量的同时实现低氮排放。

关键词:氮氧化物;分级燃烧;空气分级;低氮;燃气热水器

1 引言

由于 NO x 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各国对 NO x 的排放控制标准也越来越严格。氮氧化物(NO x )是矿物燃料与氧在高温燃烧时产生的。其包括一氧化二氮(N 2 O)、一氧化氮(NO)、三氧化二氮(N 2 O 3 )、二氧化氮(NO 2 )、四氧化二氮(N 2 O 4 )、五氧化二氮(N 2 O 5 )。其毒性远比 CO 高,NO 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 CO 强,严重威胁人体呼吸和内脏系统;NO x还是酸雨和光化烟雾污染的源头之一,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同时 NO x 也是引起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京津冀地区,每年有超过一半时间是处于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
康。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质监局颁布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也指出:自 2017年 4 月 1 日起,北京地区新建锅炉的 NO x 排放浓度限值为 30mg/m 3 。新建燃气采暖热水炉的 NO x 排放值不宜超过 100mg/kWh。欧标 EN 26 规定,自 2018 年 9 月 26 日起,使用气体燃料的热水器 NO x 排放不得超过 56mg/kWh(相当于 32ppm)。GB 6932-2015《家用快速燃气热水器》中对于 NO x 的排放进行了分级规定,如下表 1 所示,只有当排放等级达到四级及以上时,才可称为低氮热水器。
2 Nox 的生成机理
在燃烧过程中,NO x 生成的途径有 3 条:一是空气中氮在高温下氧化产生,称为热力型NO x ;二是由于燃料挥发物中碳氢化合物高温分解生成的 CH 自由基和空气中氮气反应生成HCN 和 N,再进一步与氧气作用以极快的速度生成 NO x ,称为快速型 NO x ;三是燃料中含氮化合物在燃烧中氧化生成的 NO x ,称为燃料型 NO x 。民用燃气具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主要是热力型 NO x 。
热力型 NO x 的生成机理由 Zeldovich 于 1964 年提出,其生成是在高温下由氧原子撞击氮分子而发生下列链式反应的结果:
O+N 2 →NO+NO (1)
  N+O 2 →NO+O (2)
其中,式(1)起主导控制作用,而式(1)的反应条件是温度高于 1500℃,所以 NO x的生成与温度有关。从两个方程式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反应与氧原子的存在成正比。因此,得到结论,热力型 NO x 的生成与温度、含氧量有关。
根据 Zeldovich 提出的热力型 NO x 生成机理,NO 的生成速率为:

从式(4)中可以看出,热力型 NO x 生成量与氧气浓度的平方根成正比。这是由于氧气浓度增大时,在较高的温度下会使氧分子分解所得的氧原子浓度增加,因而氧原子与氮气生成的热力型 NO x 也增加。但在实际过程中情况会复杂一些,因为过剩空气系数的增加,一方面会增加氧浓度,另一方面会使火焰温度降低。总的趋势上,随着过剩空气系数的增加,NO x 生成量先增加,达到一个极值后会下降。
根据这一原理,若要降低 NO x 生成量,就要降低燃烧温度,由于受加热工艺热效率的限制,燃烧温度不能降得太低,所以降低热力型 NO x 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确实降低燃烧温度,尤其是燃烧的峰值温度;二是合理组织气流,在保证热负荷的情况下使燃烧的温度场尽量均匀。
3 常见 低氮燃烧技术
目前行业内实现低氮的常用技术手段有:
1、浓淡燃烧技术;
2、水冷低氮燃烧技术;
3、全预混燃烧技术;
4、分级燃烧技术。

浓淡燃烧技术工艺成熟,成本可控;但对零部件精度要求高,可调范围窄,易振动。水冷低氮燃烧技术结构复杂,虽然单个火排的制造工艺简单,但是整体的制造工艺要求高;易发生离焰/回火、火孔堵塞等现象;同时水冷管位置及水流量大小对燃烧状态、排放有影响。全预混燃烧可实现 CO&NOx 双低排放;但成本高,零部件要求高,控制精确,可调范围窄;安装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 CO 2 进行调节。分级燃烧技术相对而言属于粗犷式的调节,调节范围宽。本文主要分析一个空气分级燃烧实现低氮的案例。
4 空气分级 燃烧技术
4.1 原理分析
目前在燃烧过程中采用空气分级燃烧技术来控制 NOx 排放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即将燃烧所需要的空气分两个阶段送入,在燃烧初期,送入一次风,约占燃烧所需空气的 70%~80%,形成富燃料区,燃料在缺氧条件下燃烧,燃烧速度及温度均降低,使氮、氧结合的热力型 NOx 生成量减少;同时由于燃料中的挥发分氮的中间产物 HCN、NH 3 得不到足够的氧而无法生成燃料型 NOx,同时氨基(NHi)会把生成的 NOx 还原成 N 2 ,减少了燃料型 NOx 的
生成;空气不足使部分燃料在高温缺氧条件下,会在火焰周围产生碳黑粒子和还原性气体CO,把部分已经生成的 NOx 还原成 N 2 ,从而进一步降低 NOx 的生成量。燃烧后期再加入适量二次风,使未燃烬燃料继续燃烬,此时生成的 NOx 的量有限,总的结果能使 NOx 生成量大幅降低。
4.2 结构分析
如图 3 所示空气分级燃烧器结构,1 次空气和燃气进入预混合器进行混合,此时燃气过浓,无法进行燃烧;而后通过预混合器和火焰孔组件的间隙补充 1.5 次空气,在火焰孔上游
流路进行再次混合;混合气喷出火焰孔,进行 1 次燃烧,火焰孔两侧有稳焰孔。此时,氧浓度较低,1 次燃烧温度较在化学当量比时低,能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但可能引起 CO 偏高。
2 次空气通过空气流路构件分区域补给:在下部分 2 个区域补给 2 次空气用来进行稳焰和对部件进行降温冷却;在顶端部分补给 2 次空气,实现 2 次燃烧,有效降低 CO 的含量。两者综合作用,实现低氮的同时有效控制 CO。
1、预混合器
顶部封堵,两侧开孔的开口排部,一次空气和燃气的混合物从两侧开孔分配,有利于燃气和空气的混合,均质且流速均匀。
开口排部的开口方向与 1.5 次空气的方向交叉,促进混合。开口排部的开口方向与火焰孔上游流路的气流方向交叉,促进混合。开口排部可均为缝状。
开口排部可以设置为小于等于 180 度内角的倾斜面。
2、火焰孔组件
侧面稳焰火孔设计;侧面火孔的气流速度比中间主火孔气流流速慢,使得一次火焰稳定。
3、空气流路构件:分区域供给 2 次空气
具有倾斜面,空气沿倾斜方向喷射,而不会阻碍一次火焰的流动或燃气和空气混合物的
流动;结构契合火焰形态。
顶部为锐角脊状,顶部交错向两边折弯,增加强度,同时可以释放热应力。
压型:增加强度;提高二次空气流速,加快冷却效果。
温度达 700℃以上,普通不锈钢将氧化,无法满足要求;采用耐热钢。
4、防回火设计:α
1 <<1,燃气过浓不能在预混合器进行燃烧;同时预混合器顶部封堵两侧开孔;需补给 1.5 次空气,才可以进行一次燃烧。这样的结构,即使回火也只会到达补给 1.5 次空气处,不会进入预混合器。
4.3 仿真 分析
为节约计算资源,提取流体域后取对称模型,并删除部分无意义流体域(仅有钣金件空腔,但实际不会有影响火排工作的气体流动的部位),如图 4 所示。红色箭头为燃气入口,绿色为一次空气入口,蓝色为 1.5 与 2 此空气入口。
从图 5(a)组分分布云图看,其空气与燃气混合过程可看出明显的三段混合,且混合均匀。图 5(b)可看到该火排初步引射后混入 1.5 次空气的情况。图 5(c)中表现了二次空气的引入情况,二次空气分三次引入燃烧,最下方作用为冷却火焰根部,中间为补充二次风,开始第一段燃烧。上方为继续补充二次风,形成第二段燃烧。二次风混入后形成较大涡流,有助于混合。从图 6 速度矢量图分析来看,火排的速度均匀性调校得很好。




5 结论
本文从降低氮氧化物的机理研究出发,简述了浓淡燃烧、水冷低氮燃烧、全预混燃烧、分级燃烧这四种常见低氮燃烧方式,重点介绍了空气分级燃烧案例。该案例研究表明,其结构设计独特,空气和燃气混合均匀,火孔出口速度均匀,一次燃烧稳定;二次空气分级补充,既保证二次燃烧稳定充分,又对一次燃烧起稳焰作用,同时可降低周边部件温度。因一次燃烧氧浓度较低,燃烧温度较在化学当量比时低,能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但可能引起 CO 偏高;二次空气的补给,有效降低 CO 含量;两者综合作用,有效控制 CO 含量的同时实现低氮排放。

参考文献
[1]GB6932-2015.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S].
[2]EN 26:A3:2015.大气式燃烧器卫浴用燃气快速热水器[S].
[3]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编.燃气燃烧与应用[M].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4]王福军.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软件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姜涌,夏明明,覃绍亮,陈振宇.热力型 NOx 的抑制[J].电站系统工程,2005,21(2):25-26.

特别声明:本文为燃烧器网用户授权发布原创帖,所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原作者与燃烧器网平台许可,不得转载!

如果您有更多的原创内容,
欢迎与燃烧器网编辑部取得联系,
我们也会及时的协助宣传和推广
联系人:
丁先生:139-1248-0569 david@warmwell.com.cn
张小姐:139-2151-9554 shine@warmwell.com.cn
叶小姐:139-1237-9549 linda@warmwell.com.cn
(手机微信同号)
燃烧器网小编(sunshine):
13921519554(微信同号),欢迎前来投稿联系!
中国燃烧器网品牌中心


 

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注明出处)
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如果您有更多的行业资讯和企业新闻,
欢迎与燃烧器网编辑部取得联系:
燃烧器网编辑部:
联系电话:0510-6856 6535/6536/6539
直线电话:139-1248-0569(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web@warmwell.com.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