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燃烧器网【燃友会@Chinaburner.com】中国燃烧机行业技术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7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通道逆喷旋流煤粉燃烧特性及NOx排放试验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他的品牌

他的51warm

累计签到:904 天
连续签到:451 天

6852

主题

7836

帖子

9143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9143

社区明星社区居民忠实会员原创达人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19 16:49: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通道逆喷旋流煤粉燃烧特性及Nox排放试验研究

摘  要

煤粉燃烧器是煤粉工业锅炉核心技术,也是实现煤炭在工业锅炉领域清洁高效利用的关键。为探究14 MW 多通道逆喷旋流煤粉燃烧器的燃烧特性及NOx 排放特性,基于热态台架试验及14 MW煤粉工业锅炉工业试验,采用高温热电偶、烟气分析仪、高速工业摄像机和飞灰收集装置对预燃室内 温度分布、组分浓度分布以及预燃室外火焰形态和尺寸、炉尾NOx 排放浓度和飞灰发热量进行测量,定量表征了该燃烧器的燃烧特性、火焰特性及NOx 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燃烧特性方面,逆向射流、旋转射流及预燃室技术的耦合,在预燃室内初级火焰区创造了高温(>1 200 °C)、低氧(<1%)、高CO(>50 000 mg/L)和低NOx(<300 mg/Nm3)的强还原区,实现了煤粉在预燃室内的低氮、稳燃。紧贴预燃室壁面的直流外二次风形成了低于440 °C的低温区域,其对于降低预燃室壁面温度、壁面高 温腐蚀具有重要作用。2.火焰特性方面,预燃室外燃烧火焰长度约为 2 680 mm,火焰直径接近 770 mm,火焰发散角为27.97o,火焰形态稳定、色泽明亮且具有一定的旋转刚性。火焰锋面上存在明显的 褶皱,表明火焰锋面上的热质交换较为强烈,燃烧强度较为剧烈。3NOx排放特性及燃尽特性方面,炉尾 NOx初始排放质量浓度为384 mg/ Nm3(O2质量分数为9%条件下),再结合 SNCR技术可将NOx排放质量浓度降至164 mg/Nm3(O2 质量分数为 9%条件下),而此时炉尾飞灰低位发热量仅为540 kJ/ kg,计算得煤粉燃烧效率约为97.92%,具备低氮、高效的燃烧特性。

引  言

2020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中强调,要推进能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煤炭作为保障能源供应的基础能源,必须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煤粉工业锅炉以其高效节能、洁净排放和低运行成本等优势,已被成功应用于矿区、产业园区、市政的供热、供蒸汽等多类工业生产中。煤粉燃烧器是煤粉工业锅炉核心技术之一,其燃烧组织特性对点火、稳定燃烧、炉内燃烧组织以及污染物排放等具有重要影响,也是实现煤炭在工业锅炉领域清洁高效利用的关键。

煤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煤粉工业锅炉产业的排头兵,最先引进国外先进的工业锅炉技术,开发了1套高效煤粉工业锅炉关键技术与装备,并率先在我国建立了首个煤粉工业锅炉示范项目,现已将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推广应用于我国多个城市市政供热和矿区采暖中。基于中心逆喷的双锥 旋流煤粉燃烧器是其核心技术之一,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试验和数值计算研究。纪任山等首先对双 锥逆喷旋流煤粉燃烧器开展了数值计算研究,并对燃烧器的运行条件进行了优化;姜思源、莫日根等针对中等挥发分烟煤、水煤浆、污泥水煤浆等 燃料在双锥燃烧器上的适用性及燃烧特性开展了实 验及数值计算研究,实现了多种燃料在双锥逆喷旋 流煤粉燃烧器中的稳定燃烧。王永英等进一步研究了双锥燃烧器预燃室改造后燃烧器燃烧特性;张鑫等研究了加装中心风对燃烧特性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煤粉的燃烧效率。在逆向射流理论研究方面,贾楠等综述了逆向射流燃烧技术;罗伟首先对逆向射流流场结构开展了数值计算研究,揭示了主流与逆向射流之间的关系,为逆向射流煤粉燃烧提供了理论支撑。

基于上述双锥逆喷旋流煤粉燃烧器技术以及相关研究,为进一步提高煤粉燃烧效率,降低NOx 排放,优化燃烧器结构,通过采用先进的燃烧器内空气分级技术,耦合逆向射流与旋转射流技术,开发了多通道逆喷旋流煤粉燃烧器,在实现空气分级低氮燃烧的同时,降低了预燃室壁面温度,避免了预燃室内腐蚀、结渣的问题。贾楠等针对多通道逆喷 旋流燃烧器的流动及燃烧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阐明了内、外二次风比例变化对预燃室内回流区宽度、回流区长度以及相对回流量的影响机制,并给出了双通道逆喷旋流燃烧器运行关键参数范围。刘鹏中等针对多通道逆喷旋流燃烧器开展了热态台 架试验,研究了内、外二次风比例、旋流强度、过量空气系数、负荷等因素对燃烧特性的影响。但是,目前针对该燃烧器在煤粉工业锅炉上的燃烧效率及NOx初始排放尚不明确。

通过热态台架试验及煤粉工业锅炉工业试验,对14 MW 多通道逆喷旋流燃烧器的火焰特征、NOx排放和燃烧效率展开研究,为该燃烧器在煤粉工业锅炉上的稳定运行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1  煤粉燃烧试验

1.1  多通道逆喷旋流燃烧器

图 1 为多通道逆喷旋流燃烧器结构示意,该燃烧器由一次风、内二次风、外二次风及三次风4个通道以及预燃室组成。其中一次风通道由一次风管及回流帽组成;内二次风通道为旋流风通道,其内设置可动轴向旋流叶片;外二次风及三次风通道均为直流风通道。

1.2  热态台架试验

多通道逆喷旋流燃烧器热态台架试验中,温度测量采用0~1 000 °C和0~1 600 °C探入式高温热电偶,取波动在±10 °C的温度值作为测量值;烟气组分测量采用探入式水冷取样枪,并经过图2所示过程进行烟气组分取样及分析,每个点测量前待分析仪 数据稳定后,仪器测量系统每隔2 s记录1组数据,持续60 s,最后再数据分析时取均值作为该点测量 值。试验所选取的测量截面及测点如图1a所示,以燃烧器出口截面中心作为坐标原点,定义X为轴向方向,定义R为径向方向,测量截面轴向距离分别为X=268、536、670、804 mm,各截面R方向上共有6测点,其中最外侧的点距预燃室内壁面10 mm,中间各测点间距50 mm,最中心的测点紧贴一次风管或回流帽。

1.3  工业炉试验

1.4  煤质数据及试验工况

2  结果与讨论

2.1  基于热态台架试验的燃烧特性

预燃室内4个截面煤粉燃烧温度分布、O2浓度分布、CO 浓度分布和NOx 浓度分布如图5所示,由温度分布可知,一次风携带煤粉逆向进入预燃室后,内二次风强旋流促使高温烟气回流对煤粉气流进行加热,随后煤粉热解挥发分析出率先实现均相着火,随温度上升同时部分焦炭也实现着火,形成初级火焰,在X=670 ~ 536 mm的一次风管附近形成温度为932~773 °C、O2质量分数<1%、CO质量浓度为188 650 ~ 146 969 mg/L的高温无氧强还原性气氛区域,此时NOx质量浓度在411~310 mg/Nm3。在X=268 mm 截面,未完全燃烧的高温煤焦及可燃组分同大量常温内二次风混合燃烧,温度、CO、NOx均存在一个最高值,依次为742 °C、55 750 mg/L和383 mg/ Nm3。在 X=536~670 mm截面,O2浓度沿径向方向快速下降,预燃室内温度最高接近1 200 °C ,与此同时CO质量浓度超过100000mg/L。X=804mm截面,回流的高温烟气在回流帽附近区域形成1 175°C高温,以及低CO和低NOx的浓度区域,而 NOx 浓 度出现峰值的区域正是旋流内二次风与一次风粉和 高温回流烟气的混合位置,这是因为旋流内二次风 氧含量高,破坏了中心燃烧区的贫氧富燃气氛,使CO被迅速氧化而迅速减少,未反应的含氮中间体 也被氧化为NO等氮的氧化物,造成了NOx浓度的上升。直流外二次风紧贴预燃室壁面,在X=268~ 804 mm截面形成75 ~ 440°C的低温空气层,有效的降低了壁面温度,同时实现了预燃室内的空气分级燃烧,对于降低NOx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2.2  基于热态台架试验的火焰特性

表3为预燃室外煤粉燃烧火焰形态,由表3可知预燃室外煤粉火焰形态稳定,火焰明亮且具有一定的旋转刚性。由于预燃室的存在,旋流外二次风的径向发展受到限制,气流在轴向与径向方向上的衰减过程非常迅速,因此造成火焰在轴向上的长度较短。在预燃室内较强的高温烟气回流提高了燃烧区温度,强化了燃烧反应过程,增强了燃烧强度,确保了预燃室出口火焰的稳定。随外二次风及三次风的衰减以及煤粉燃烧过程的进行,可燃组分含量逐渐降低,燃烧强度也逐渐减小,明亮的火焰形貌逐渐消失。由表3可见,火焰向下游传播过程中,其上、下锋面均存在明显的褶皱及倒刺形态,这是由于燃烧器出口高温气固混合气流的强烈湍动强化了火焰锋面上的热质交换过程,其对于火焰稳定 及煤焦燃尽具有重要意义。对火焰图像进行处理后得到的火焰形态特征尺寸如图6所示。结果表明,火焰长度均值、预燃室出口火焰直径及发散角度依次为2 680 mm、770 mm 和 27.97°,呈现稳定的粗短旋流火焰形态,这与前述燃烧器结构及预燃室内燃烧组织的特点密切相关。

2.3  NOx 排放情况

图7为多通道逆喷旋流燃烧器预燃室内NOx浓度分布及工业试验NOx初始排放情况。由图7可知,预燃室内4个测量截面的NOx平均质量浓度为233~285 mg/Nm3(O2质量分数为9%),这与一次风粉逆向射流形成的低氧强还原性气氛密切相关,同时,旋流外二次风与一次风粉的混合位置较远,延缓了二次风对CO和含氮中间体的氧化,抑制了NOx的大量生成。工业试验炉尾NOx初始排放质量浓度为384 mg/Nm3(O2质量分数为9%),这是由于煤焦及可燃组分在外二次风及三次风混合作用下在炉内进一步燃烧,由于缺乏强还原气氛,进一步析出的以及未反应的含氮中间体被氧化,导致NOx含量升高,因此在工业炉内进一步采取低氮燃烧措施对 于降低炉尾NOx浓度同样重要。在煤粉燃烧过程 中,在炉内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NCR)可有效的降低NOx排放。结果表明,当采用SNCR技术时,NOx质量浓度可降至164 mg/Nm3(O2质量分数为9%),可轻松满足200 mg/Nm3(O2质量分数为9%)的环保排放标准。飞灰发热量及煤粉燃烧效率 如图8所示,结果表明,炉尾烟道飞灰低位发热量为540 kJ/kg,按公式(1)计算得煤粉燃烧效率为97.92%,即多通道逆喷旋流煤粉燃烧器在14 MW高效煤粉工业锅炉上可以实现煤粉的高效燃烧。



3  结   论

1)逆向射流、旋转射流及预燃室技术的耦合,在预燃室内初级火焰区创造了高温(>1 200 °C)、低 氧(<1%)、高 CO(>50 000mg/L)和低NOx(<300mg/Nm3)的强还原区,实现了煤粉在预燃室内的低氮、稳燃。

2)预燃室外燃烧火焰长度约为2 680 mm,火焰直径接近770 mm,火焰发散角为27.97°,火焰形态稳定、色泽明亮且具有一定的旋转刚性。火焰锋面上存在明显的褶皱,表明火焰锋面上的热质交换较为强烈,燃烧强度较为剧烈。

3) 工业试验炉尾NOx初始排放质量浓度为384 mg/Nm3(O2质量分数为9%条件下),结合SNCR技术可降至164 mg/Nm3(O2质量分数为9%条件下),与此同时煤粉燃烧效率为 97.92%,即该燃烧器具备低氮、高效的燃烧特性。

内容来源:《煤炭科学技术》
共同点燃
此贴被TA们浏览了2709次
燃烧器网小编

欢迎投稿联系,温暖您的温暖~
中国燃烧器网品牌中心


 

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注明出处)
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如果您有更多的行业资讯和企业新闻,
欢迎与燃烧器网编辑部取得联系:
燃烧器网编辑部:
联系电话:0510-6856 6535/6536/6539
直线电话:139-1248-0569(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web@warmwell.com.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