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燃烧器网【燃友会@Chinaburner.com】中国燃烧机行业技术交流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行业动态] 新老“玩家”纷纷入局,智慧供热有多香?

[复制链接]

查看他的品牌

他的51warm

累计签到:231 天
连续签到:1 天

345

主题

586

帖子

634

积分

管理员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6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5-17 16:1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老“玩家”纷纷入局,智慧供热有多香?
    一场革新传统供热系统的变革正在发生。
    供热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已成行业大趋势,推行智慧供热已被列入国家相关的政策文件。
1、智慧供热缘起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工业领域渗透融合,工业云、工业互联网、智能设备逐步成为工业发展新基础。
    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热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供热系统对动态热负荷需求的灵活响应能力,实现“按需舒适供热”。
    用户侧,过去,供热企业采取粗放式地增加供热量作为北方城镇建筑冬季供暖室温低、热费上缴率低等问题的首要解决办法。随着2003年我国正式启动集中供热以来,北方城镇建筑冬季供暖的主要问题已从供热不足转向供热过量。这其中不必要的热量损耗对于供热公司控制成本、降低碳排放都将产生负面影响,节能降本的需求应运而生。
    供给侧,过去,国有背景的热力公司资金由财政统一划拨,不必负责盈亏,因此热力公司长期面临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粗放式供热增加了单位面积的能源消耗量和运营成本,为地方政府增添了财政负担。随着市场化改制,一方面,热力公司的财政资金支持减少,企业面临自负盈亏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供热定价仍实施政府指导定价,尚未完全市场化,供热企业提升盈利水平仍以控制成本为主要手段。自2016年起,大部分热力公司逐渐开始应用供热节能设备以改善盈利水平。
    另一方面,热电联产是我国供热公司采取的主要供热方式之一,对火电企业采取碳控排管理也将影响其供热业务;另一方面,供热行业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未来伴随控排范围扩大,供暖企业碳排放限制或将更加严格。在背负碳指标、且余量碳指标能够参与市场化      交易并获益的情况下,供热企业对于智慧供热节能改造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综上,智慧供热无疑成了一条降本增效的破局之路。

2、千亿市场空间
    在大数据、AI、物联网等技术加持下,智慧供热是城市智慧管理和清洁取暖的必然选择,这已是业内共识。
    多家智慧供热平台服务商提出,智慧供热宜覆盖“源、网、站、荷、储”,现有的孤立数据系统应尽快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整合,形成完整的智慧供热数据信息系统,形成智能分析、联动调度、优化调控系统,推动全行业进入智慧供热时代。
    有业内人士认为,“供暖+”有望成为今后智慧供暖的一个发展方向。例如,已有热力公司开启“气象+热力”智慧供暖新模式。气象部门将气象信息融入“智慧供热”,定时发送气温、气压、湿度、风力等实时监测信息,特别是研判强降温等恶劣天气,以方便热力公司动态调控供热负荷。


    也有专家认为,未来将更加方便供热终端与用户之间的智慧互动,让供热系统形成一个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供热智能体”。华为云公司提出,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作息习惯设置不同的室温,享受个性化供热服务。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0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达49.8亿吨标准煤,其中北方采暖地区碳排放总量为12.3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2%。在此背景下,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智慧供热,就成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
    据预测,未来十年智慧供热市场规模可达7500亿。经测算,智慧供热赛道增量市场空间为每年145亿元至320亿元,存量改造空间为每年110亿元至177亿元。可见除了实施供热节能,智慧供热也将带给行业更大市场空间。
    千亿级的市场规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玩家涌入。
    从软件角度切入智慧供热市场的企业数量正在显著增加,英集动力、暖流科技、工大科雅、阿里、泛能网、腾讯等来自不同领域的新旧力量在此汇聚和碰撞,智慧供热的潜力市场正在激荡起越来越大的浪。

3、真是“智慧”的吗?
    作为减少供热过程中不必要的热损失,最终解决政府、热力公司、热用户相关痛点的“三赢”工程,智慧供热目前仍面临许多质疑的声音。
    有业内人士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智慧供热的口号是喊出来了,但是形形色色的控制系统真是‘智慧’的吗?”
    还有人表示,智慧供热需要源网站户综合协同,但目前的供热系统组成以及产权归属关系现状是,供热企业只能在源网站这一块做技术提升和改造,对终端的建筑节能和用户的取暖设施只能“按需配给”,否则就容易引发社会矛盾。


    智慧供热涉及的热力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不论是设备设计制造还是系统数据处理等多个环节,国内对此尚无统一的标准,要实现智慧供热行业更高质量发展,政府部门需要在政策和法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制定推出相关行业标准,推进供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智慧供热还不能忽视电费电价问题、电力供应保障问题、电热协同问题、热能存储技术完善问题、高效电转热(蒸汽)技术突破问题、分布式能源站国家扶持政策等一系列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广智慧供热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研究》课题牵头人赵文瑛指出,构建新型智慧供热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系统谋划,强化政策引领,破除体制机制藩篱,依托先进技术、装备和解决方案,鼓励科技创新示范,建立价格和市场化机制。
    智慧供热是推动供热行业可持续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未来应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供热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和精度。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杨旭东指出,供热智慧化有较大的规模空间,不过目前尚不能明确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的时间。

4、“内行”与“外行”的较量
    当下,智慧供热这一蓝海市场正在涌进越来越多新的竞争者。
    以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老牌厂商洞察趋势,加速构建护城河;百度、华为等来自于互联网、软件等信息技术领域的新竞争者们依托强势的信息化技术能力,试图抢占这一潜力市场。
    新老玩家碰撞,“内行”与“外行”的较量,结果又将如何?


    智慧供热的产业链涉及“源、网、站、端”全流程智慧化管理,其中多处都涉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传统“内行”厂商的主业多以热计量仪表为主,作为与数字化技术链接的硬件接口,这些厂商很自然地嗅到了智慧供热的风潮,于是开始提升自身的数字化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这些传统厂商基本都形成了硬件(以计量仪表为主)+软件的服务能力,软硬一体化使其具备了相对更强的竞争力。
    老牌厂商如果能够兼具硬件产品和软件服务能力,竞争力必然大增,而这种两向兼备的竞争力将可能构建起很多新入局者难以翻越的护城河。因此,这些老牌厂商如果能够快速革新,则很可能在智慧供热的潜力市场赢得更大的主动权。
    “外行”玩家们的竞争力是其更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这对于热力运营商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诉求点。热力运营商如果希望自身也能够具备数字化的技术能力,和“外行”玩家们合作显然是一条可选路径,如联美控股与华为的合作,百度云与中环寰慧的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热力公司在寻求智慧供热系统升级改造之时,其出发点是作为一个纯粹的客户,选择谁作为其智慧供热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需要从各个角度评估,技术能力、服务能力、行业经验等等都是必答题。
    此时,拥有深厚行业积淀和软硬一体化服务能力的那些厂商短期内看起来会更有竞争力。但智慧供热的核心在于智慧二字,数字化技术则是智慧的核心所在。单纯的以数字化技术立身的服务商,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使产品具备更强的兼容等能力,积淀更多的项目经验,长远来看,这些“外行”玩家们有潜力夺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智慧供热的潜力市场中,新老玩家的碰撞将是必然,是合作还是竞争?这两种情况可能都会发生。但合作应当是更好的选择,老牌厂商的行业积淀和综合实力加上新竞争者的数字化能力,将能够更快地推动传统供热行业迈向智慧供热的新时代。
5、智慧供热的未来走向

    一份政府文件解释:智慧供热是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供热领域的深化应用,是供热计量改革新的、更高阶段;是从热源、热网到用户全过程的智能供热;是促进热能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热能损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途径。


    在国家“十四五”相关专项规划中,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被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在国家大力推进清洁供热工作和提出“互联网+供热”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自控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讯和网络传输费用的逐年降低,为建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供热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在今年3月份CHPLAZA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储热大会上,赵文瑛表示,我国在“十三五”时期实现了热源的清洁替代,主要表现为在热源侧进行了包括煤改气、煤改电等热源基础设施改造;“十四五”时期,“节能”成为第一能源,减污降碳、节能优先是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他还指出“供热行业普遍面临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能耗较高的情况,通过智慧供热手段,能够实现10%~20%的节能,减碳潜力非常大。”
    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及应对热力系统新趋势新变化,解决供热行业‘好不好’的问题,赵文瑛于近两年在行业内首次提出了“新型智慧供热系统”的概念,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去理解:
(1)新型智慧供热系统的目的:实现整个行业按需供热和精准供热,实现节能降碳。新型智慧供热系统的定义不应再局限于仅仅使用一些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设施或管理平台,而是一个涉及“源-网-荷-储”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2)新型智慧供热系统未来的定位包括: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特点,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领域和全面提高建筑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抓手。
(3)新型智慧供热系统的内涵:在双碳目标的导向下,以供热行业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为基础,通过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供热系统涉及“源-网-荷-储”全过程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按需供热和精准供热的新型供热系统。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如积极推进煤电供热改造、供热管网节能降碳改造、建筑节能改造(三改造),推广多能互补、大数据调控调度系统及平台、供热计量(三推广)。协同推进节能、减污、降碳、扩绿,建设“源-网-荷-储”协同。
    在清洁供热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推进城市智慧清洁供热?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要推进城市供热节能低碳转型,需要全力提升供热系统能效与智慧化水平,构建安全低碳、清洁高效、智慧经济的新型供热系统;
二是通过智慧供热技术实现碳普惠、碳金融、全域协同热能管理,为全社会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的热能服务;
三要选取公共建筑为具体小区开展热计量试点,完善计量考核体系,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节能降碳工作;
四要推动供热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引导末端用户行为节能。加快智慧工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打造可复制的智慧供热样板工程,还将有利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来推广清洁供热技术。


内容来源:网络
共同点燃
此贴被TA们浏览了696次
中国燃烧器网品牌中心


 

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注明出处)
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如果您有更多的行业资讯和企业新闻,
欢迎与燃烧器网编辑部取得联系:
燃烧器网编辑部:
联系电话:0510-6856 6535/6536/6539
直线电话:139-1248-0569(微信同号)
投稿邮箱:web@warmwell.com.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